七月底開展的 #永晝海濱美術館
有幸走一趟沿著海濱的旅程
讓基隆的印象除了海港與海鮮,多了更多的研究
海風吹拂的日子與阿嬤的青春故事
雖然進不了美術館的大雅之堂
在藝術家幾個月的駐村下
催化成了一個個值得細細探險的回憶
美術館的展間
四散在正濱漁港週遭的餐廳、咖啡館、閒置房舍裡
沒有警衛、沒有售票亭、沒有中英文導覽機
更有可能很任性地沒有開放,不過這樣也好
基隆的歷史與深度,本來就值得消磨好幾個週末
(八月還沒結束,我基隆已經去了五次)
觀看者不只是在攝影、插畫、纖維、裝置之間穿梭
分散的設計,更引領我們進到一個漫遊的過程中
一不小心就彎進了漁港的日常生活裡
驗證藝術家的作品與實際的觀察
正濱漁港曾經是極為繁榮的漁獲港口
也是北台灣最大最重要的漁港
是近海與遠洋漁船的基地
周遭更因此形成了漁網、五金、造船修船產業
正濱漁港與一旁的和平島
一座距離台灣只有60公尺的離島
每一個我們歷史上熟悉的政權都曾更迭過這裡
有些成了遺址,埋沒在探險路線中
有些慶典祭儀,流傳下來成為每一年的習慣
更多的是阿公阿嬤的口耳相傳,那些日本人運煤運金
曾經上萬人每天在這邊通勤上下班的黃金歲月
最近有機會來基隆,除了與彩色屋拍照
不妨先上「永晝海濱美術館」網站
預約、了解有趣的行程
歷史與地方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自己是誰
就像策展團隊 @zhengbin.art 所說的
這些藝術家的創作如果是散落在各個展間的一道光
那麼這塊土地,就是永恆的太陽